蜂窝式电捕焦油器和同心圆式电捕焦油器的区别?
《蜂窝式电捕焦油器和同心圆式电捕焦油器的区别?》
在焦炉煤气净化、沥青烟气治理、碳素焙烧等含焦油废气处理领域,电捕焦油器是核心设备。市场上常见的结构有三种:同心圆式、管式和蜂窝式。其中,同心圆式与蜂窝式因处理量大、效率高的特点被对比最多。本文从结构、性能、制造运维、适用场景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两者的差异,为选型提供参考。
一、结构差异:圆筒套放 vs 六边密铺
1. 同心圆式
由数个不同直径的钢板圆筒以同一垂直轴为圆心、等间距套放而成,形成环形电场通道;电晕极沿中心轴悬挂,沉淀极即为各层圆筒壁。气体在环形间隙内径向流动,通道面积随直径增大而递增,整体呈“洋葱”状分层结构。
2. 蜂窝式
将沉淀极截面由圆形改为正六边形,多个六边孔紧密排列成“蜂窝”管束,相邻六边共用一条边;每根六边管中央布置一根电晕线,形成众多独立的小电场。壳体为立式圆筒,蜂窝束整体悬挂于内,气体由下而上轴向穿过每个六边孔。

二、性能对比:效率、阻力与场强
1. 净化效率
蜂窝式因“无电场空穴”、单位体积沉淀面积比同心圆式大 15%~25%,在相同电压下更易获得均匀电晕,对 0.1–1 µm 焦油雾滴捕集效率可达 99% 以上;同心圆式效率虽也能到 97%~98%,但在高流量或高浓度波动时,环形通道内易出现流速不均、局部二次夹带,效率下降较快。
2. 系统阻力
同心圆式环形间隙宽大,空塔流速低,本体压降一般 ≤ 200 Pa;蜂窝式单孔水力直径小,但孔数多、分布均匀,总压降 250–400 Pa,仍在风机经济范围内,且因流速均匀,实际运行波动更小。
3. 电场均匀性
蜂窝式每根六边管几何一致,极间距偏差可控制在 ±1 mm,电场梯度均匀,闪络电压高,运行电压 45–60 kV;同心圆式在套放组装时同轴度难保证,大直径圆筒易椭圆,极间距偏差可达 ±3 mm,局部易形成低场强区,需要额外调幅或降低运行电压。
三、制造、运输与运维
1. 制造难度
蜂窝管束需用 2–3 mm 不锈钢板冲压、折弯、氩弧焊成六边型,工装精度高,焊接量大;同心圆筒仅卷板焊接,加工简单,材料利用率低但工艺成熟。
2. 运输与安装
蜂窝束为整体模块,直径>4 m 时需分瓣出厂,现场再次组焊,若定位销偏差>2 mm 即影响极间距,需二次校正;同心圆筒分层套装,现场逐层吊装,对大型设备仅需保证垂直度,安装容错高。
3. 清洗维护
两种设备均采用顶部喷淋+底部排焦油方式。蜂窝孔小,焦油粘度大时易“桥接”堵塞,需每周蒸汽吹扫;同心圆环形间隙宽,可半月清理一次,但高径比大时顶部焦油淌流路径长,冬季易凝固,需外壁保温伴热。
四、适用场景与选型建议
1. 煤气处理量
蜂窝式单台可做到 4–12 万 Nm³/h,占地节省 20%–30%,适合新建或场地受限、要求出口焦油 ≤ 20 mg/Nm³ 的大型焦化、碳素项目;同心圆式单台处理量 1–5 万 Nm³/h,扩容需多台并联,适合中小规模或旧厂改造。
2. 烟气波动
当废气含焦油 5–20 g/Nm³ 且流量昼夜波动 ±30% 时,蜂窝式因电场均匀、吸附面大,仍可保持排放稳定;同心圆式在超负荷运行时,环形通道内流速骤增,易出现“尾焦”夹带,需在前端加调湿或降温缓冲。
3. 投资与运行成本
蜂窝式钢材用量少、设备重量轻,但制造精度高,单台造价比同心圆式高 10%–15%;同心圆式备品备件少,电耗低,适合预算有限、自动化要求不高的场合。综合来看,大型化、严排放、自动化程度高的新项目优先选蜂窝式;中小规模、操作习惯传统、维护力量薄弱的装置可选同心圆式。
五、发展趋势
随着 2025 年后焦化行业超低排放全面铺开,出口焦油指标将收紧至 10 mg/Nm³ 以下,蜂窝式因效率高、占地小,已逐步替代同心圆式成为主流;但其制造、安装精度要求倒逼企业提升工装水平。未来,蜂窝式将向“模块化、轻量化、在线清洗”方向升级,而同心圆式仍会在中小型煤气发生炉、陶瓷窑炉等场合保留一席之地。
结论
蜂窝式电捕焦油器与同心圆式电捕焦油器同属高压静电捕集原理,却在结构布局、性能曲线、制造运维上呈现明显差异:前者以“密排六边”获得高效率、小占地,但制造安装要求高;后者以“套放圆筒”换取低阻力、易维护,却牺牲部分效率与规模。用户应结合处理气量、排放指标、场地条件及运维能力综合权衡,选择最适合自身工艺路线的设备形式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;
- 下一篇:南通电捕焦油设备 南通油烟治理案例
- 返回列表

客服微信